系所沿革[ | ]
世新大學自專科學校至今已有四十餘年的歷史,新聞學系的前身為「編輯採訪科」,世新大學以新聞傳播教育起家,鑑於大眾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其重要性和影響力與日俱增,固世新大學於民國八十年改制學院時即設立新聞學系。
新聞學系原分為「編輯採訪組」、「編輯翻譯組」兩組,為因應時代改變及需求,原「編輯翻譯組」於民國八十二年獲准改名為「國際傳播組」,目的是培養專業人才,進入電訊實務及國際傳播機構服務。
為配合教育部開放高等教育進修管道,於民國八十四年成立三年制在職進修班,民國八十八年成立二年制在職進修專班,提供在職之社會人士回到校園進修。但民國九十年新聞學系已停招三年制在職進修班。
由於新聞學系鑒於傳播科技發達,社會變遷迅速,深知大學之新聞傳播教育,已不足以應付相關的學術研究,或就業職場之挑戰。因此,於民國九十二年成立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
此外,新聞學系原就「編輯採訪組」、「國際傳播組」兩組設計課程,但為使學生出社會後更具競爭力,九十三學年度起推行學程制度,並於九十四學年度採不分組招生,讓學生可多方位學習,以培養學生專業能力。
小世界周報於民國五十四年一月二日創辦,為新聞學系三年級同學實習刊物,實習範圍包含採訪實習、編輯實習、行銷實習及活動實習等,以培訓全才的編採人員為最高宗旨,實踐「手腦並用,德智兼修」的校訓。
周報為四開型雜誌,每周五出刊。為給予學生實際採訪歷練及擴大學校與社區結合,八十六學年度下學期進行增張改版,以社區報為定位走向,並繼續改版。以世新大學全校師生、畢業校友及大文山地區居民為主要發行對象。
新聞學系近年來之重點學門 - 公共新聞學,配合新聞學系公共新聞理論與實踐之相關課程,出版《透視大文山》專刊,訓練學生有關公共領域理論之思考能力,並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社區,訓練公共新聞報導之編採能力。
- 時間(新聞學系重要事件與變革)
- 民國45年8月 世界新聞職業學校高職部「編輯採訪科」獲准成立開始招生。
- 民國49年8月 世界新聞職業學校改制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三年制、五年制專科部「新聞科」獲准成立開始招生。
- 民國51年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三年制、五年制專科部「新聞科」改為「編輯採訪科」。
- 民國54年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三年制夜間部「編輯採訪科」正式成立並開始招生。
- 民國80年8月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改制為世新傳播學院,原專科時期的「編輯採訪科」改制為「新聞學系」,並分為編輯採訪、編輯翻譯兩組招生。
- 民國85年 將「編輯翻譯組」改為「國際傳播組」。
- 民國86年 世新傳播學院改制為世新大學。
- 民國88年 新聞學系碩士在職專班以及二年制在職專班正式成立並開始招生。
- 民國92年 新聞學系碩士班正式成立並開始招生。
- 民國93年 新聞學系採不分組招生。
- 民國94年8月 依教育部規定,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第二部停止招生。
大學部[ | ]
設系宗旨[ | ]
半世紀以來,新聞學系設立宗旨一直戮力於培養民主素養的新聞工作者。
課程理念與規劃[ | ]
如果將傳播的內容區分為「新聞」及「非新聞」二大類,則新聞學系的教學目標是在培養學生產製與檢視「前者」的專業技能和知識。
一般而言,「新聞」的產製又區分為「採訪與寫作」與「新聞編輯」等兩部分,而新聞學系核心課程的目標,即是針對此兩部分的基礎與進階技藝與知識進行培養與訓練。再者,由於新聞學系是所有傳播媒介中,涉及公共性並與公共領域最密切相關的學系,培養關懷社會、對公共利益有高度敏感性的新聞人,是本系的職責。
在傳播科技已朝向聚合與匯流的趨勢發展的當下,新聞學系提供的採訪、寫作及編輯等技藝方面的訓練,是傳播平台不可或缺的基礎。
學程簡介[ | ]
本系共有三個學程
- 採訪寫作學程
目標與宗旨: 訓練學生基礎性採寫技巧及其在各種新聞媒介上的應用,提供有興趣未來從事新聞採訪工作之學生入門實務課程。並進而提供新聞深度採訪、調查分析及詮釋評論等進階式實務訓練。
- 編輯學程
目標與宗旨: 此學程主要的目標在於訓練同學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的編輯能力,包含文稿的選擇與修辭、標題的製作、圖像的設計、版面的規劃、及美學藝術的應用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 英文新聞編採學程
目標與宗旨: 旨在奠定同學具備新聞英文的讀、聽、說、寫的基礎。並進一步培養同學能從事英文新聞的編譯、採訪與寫作,以及英文報的實務工作。
學院願景[ | ]
該院的成立是為民主媒體而生, 從世新大學創校人舍我 先生於民國四十五年創辦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以來,秉著「我要說話」之精神,提供基進、準確、熱情的創造性學習環境,培養無數願為平等正義而努力的傳播人才。
該院認為教育是讓學生能掌握文化、政治、社會、經濟的脈動,反思族群、性別、階級、世代的差異,和擁有良善熱誠的心。 重視整合媒體跨學科之探討,厚植藝術人文修養,奠定各領域之基礎知識。 讀、寫、說、攝、製,從實幹中學習,使大家成為現代公民,具有自主發聲的能力。 不僅要有全球視野、在地實踐;也要能心懷本土、灌注全球。 珍惜青春和社會公義,我們悉心保護自由對話的空間;我們熱情而不教條,數位但不本位;「媒體學習」就是「公民學習」。
碩士班[ | ]
成立宗旨[ | ]
碩士班主要的目的是以相關理論及實務技術方面的學識基礎與進階技能,以培養有心對新聞專業領域更進一步研究的「準新聞工作者」。在面對媒介科技與環境變化迅速的同時,能應時提供產製新聞技術及實務技術的面向,且在新聞工作者的獨立思辨、人文涵養的養成上,維持「變」與「不變」的彈性。
結合新聞專業技術能力及世新傳統的自由民主精神,培養關環社會具備獨立思考、濃厚人文素養的優秀新聞工作者,是該系一貫的目標。在學術上持續進修,提升專業知識與能力;在技術訓練上,堅持新聞工作原則,掌握各類媒體特性,讓學生能發揮所學,一展抱負。
課程簡介[ | ]
所定必修為:「新聞理論」及「方法論與研究方法」;選修以「核心概念」的方式進行課程的安排,目前新聞所一共架構了有關「公共性」、「新聞生產結構討論」、「閱聽人與文化」、「新聞技術與實務練習」、「新聞學研究方法」等不同核心概念的相關課程,以及包括「新聞傳播經典選讀」、「媒體與文化研究經典選讀」、「當代傳播問題」、「教育傳播」、「媒體與性別」..等不同的選修課程。
希望藉由核心概念所編排的課程,分別對應出當前重要的新聞傳播思潮及相關方向,期望能經由學術的思潮及對話的啟發,提供所內學生以理論引領實務,以實務增補理論的新聞教育。
- 學制及核心課程概念
計分碩士班與碩士在職專班二類,本系所課程核心概念有四項,分別為「公共性」、「新聞的生產結構」、「閱聽人與文化」,以及「新聞技術」等。
藉由四項核心課程概念,分別對應出當前重要的新聞傳播思潮及方向,並經由學術的思辨及對話啟發,提昇學生以理論引領實務,實務增補理論的新聞教育理念。
教學特色[ | ]
透過實務與學術界,學有專精的老師,針對學生進行各種媒體的採訪寫作及編輯訓練。以培養學生基本的新聞專業技能,順利投入職場;另外,透過對傳播媒介與文化研究素養的培育,促進學生對新聞與傳播學理的認識與學習,並誘導學生關懷群眾與社會,養成敏銳的觀察、批判,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為順應國際化潮流的發展,積極對同學進行英語新聞採寫能力的培養。
近二年來,新聞學系大幅修改課程,從過去以偏向大眾傳播的課程調整為以新聞媒介技藝訓練及結合社區為主的新聞主體性位置。目前在課程安排上有下列數項特色,包括學程與新聞技藝之培養、與社區(群)結合的公共新聞訓練、培養英文新聞編採工作者、小班化教學、〈媒體實習〉課程現場實習的再強化計畫等,全方位精緻且深度的教學。
教學目標及願景[ | ]
新聞學系從下列三個教育目標與教學實踐範疇來落實民主素養新聞工作者的培養:
- 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的培養→社會科學理論知識、媒體識讀與批判等課程。
- 新聞實務技藝的培養與練習→採訪寫作、編輯與英文新聞編採等學程科目。
- 結合社區的新聞臨場感的培養與訓練→小世界編採實務與公共新聞學的實踐。
新聞學系讀、寫、說、攝、製,從實作中學習,使大家成為現代公民,具有自主發聲的能力。新聞學系不僅要有全球視野、在地實踐;「媒體學習」就是「公民學習」。
專業設備[ | ]
- 電腦排版專業教室:
包括:銀幕及電腦主機、InDesign排版軟體、防毒軟體、影像及美工處理軟體、字型軟體等設備、印表機。
- 電子報教室:
包括:Adobe 系列、非線性剪輯系統、Ulead Vedeio Studio 8.0、Premeiere Pro 7.0 、 Reader 8等軟體。
- 多媒體器材:
包括:投影機、實務投影機、VHS錄放影機、筆記型電腦、DVD Player、DV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