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團結求實文明創新 | |
現任校長 | 鄂義太 |
學校類型 | 公立 |
建立時間 | 1941年 |
所在地 | 中國,北京 |
學生數量 | 各類在校生1.3萬餘名 |
校園環境 | 市區 |
校園面積 | 40多萬平方米 |
中央民族大學(英語:Central Univeristy for Nationalities),簡稱「民大」。位於中國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27號,南面為中國國家圖書館,北面為中關村高科技園區。
中央民族大學是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的最高學府,不少中國少數民族高級人才學成於此。是目前中國唯一一所擁有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師生員工的高等學校,亦是唯一一所中國「211工程」[1]重點建設的民族院校。目前,各類在校生1.3萬餘名。在全日制本科學生中,70%左右為少數民族。
歷史[]
中央民族大學的前身是1941年10月於延安成立的延安民族學院。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學院在北京成立,首任校長是前中國政務院副總理烏蘭夫。1993年11月30日,中央民族學院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核心都對中央民族大學的建設與發展表示過關心和重視。自建校初期至1966年5月,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先後14次接見過該校的師生代表;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實際領導者鄧小平曾3次接見師生代表;1993年該校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時,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江澤民為該校題寫了新校名。2001年6月,該校舉辦了建校50周年的慶典活動,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視察了該校,並向該校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學建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學」的奮鬥目標。2002年6月,國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了《關於重點共建中央民族大學的協議》,表示將聯合促進中央民族大學的發展。
學科[]
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開拓,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體,以民族類學科為特色,文、史、哲、經、管、法、理、工、醫、教等學科門類齊全,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幹部培訓並舉,民族預科、藝術中專和繼續教育等多種辦學層次兼有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學校現有15個學院、13個系和4個教學部所,有覆蓋10個學科門類的61個本科專業,3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國家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民族學),2個博士後流動站(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門史、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中國少數民族藝術、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宗教學、生態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2個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歷史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1個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科研基地(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校園特色[]
作為少數民族教育的最高學府,中央民族大學有着濃郁的民族氣息,是中華56個民族大家庭的一個縮影。各民族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相互交織,相互融合,形成了學校特有的民族文化氛圍。
組織機構[]
院系設置[]
學校文、理、工、管理、教育、財經、政法、體育、藝術等學科齊備。學校的院系如下: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
- 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
- 蒙古語言文學系
- 維哈柯語言文學系(原突厥語言文學系)
- 朝鮮語言文學系
- 經濟學院
- 經濟學系
- 金融學系
- 財政學系
- 國際經濟與貿易系
- 管理學院
- 法學院
- 藏學研究院
- 音樂學院
- 美術學院
- 舞蹈學院
-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 國際語言文化學院
- 外國語學院
包括2004年新開設的日語系,韓語系及俄語吉爾吉斯語系,以及在原有的英語系基礎上開設的英語翻譯,英語教育,等等。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哲學與宗教學院
- 教育學院
- 成人教育學院
- 歷史學院
- 體育學院
- 預科部
- 馬列科教部
著名校友[]
- 艾爾肯
外部連接[]
en: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ja: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