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e

注意到有什麼變化了嗎?大學城首页作了一些改進。 到此了解詳情

了解更多

College
Advertisement

北京大學,創建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後1912年改名為國立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國立最高學府,為中國最著名學府之一。北大現校址位於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北京大學簡稱北大,這個簡稱在中國大陸以及海外華人地區不會引起歧義。而正式的英文名稱是Peking University,而非英文媒體經常使用的Beijing University(Peking為北京的英語舊名)。

在2005英國Times Higher的世界大學排名,北京大學在總平均排名世界第十五,名列亞洲高校第一。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北京大學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是1919年「五四運動」的發祥地,也是多種政治思潮和社會理想在中國的最早傳播地。北京大學因而在中國文化史和近現代歷史中均享有重要的地位。

歷史地位[]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中央政府設立的第一所大學,其成立標志着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由此開創了中國的現代學制。北大成立之初即為中國最高學府,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國家教育部的職能,統管全國教育事宜。北大傳承着中華數千年國家最高學府——「太學」的學統,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在現代的延續,自建校以來一直享有崇高的聲譽。有人用「上承太學正統,下立新學祖庭」這様的語句來評價北大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中承上啓下的歷史地位。

京師大學堂[]

1898年,經光緒皇帝下詔,京師大學堂在孫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創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東街(原馬神廟)和沙灘(故宮東北)紅樓(現北京五四大街29號)等處。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正式大學。

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京師大學堂遭受破壞。

1902年12月,京師大學堂恢復。

國立北京大學[]

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嚴復出任校長。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使得北京大學思想解放,學術繁榮。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一批重要的歷史人物都曾在此時期在北京大學任職或任教,北大因而成為開風氣之先的「新文化運動」中心和多種社會思潮的策源地。北京大學是中國共産主義思想的重要發源地和中國共産黨早期活動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學教授「南陳北李」相約分彆在南方和北方籌建中國共産黨,陳獨秀當選為第一屆中共中央總書記,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管理員的毛澤東自1935年至1976年去世長期作為中共實際的領袖人物。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北京大學等北京多所學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隨後舉行示威遊行。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得到了各地青年學生和人民群衆的同情和支持,學生愛國運動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國,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遷往長沙,共同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初再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抗日戰爭勝利後,北京大學復員北京,於1946年10月正式復校,胡適出任校長,整合了北平大學醫學院、農學院以及北洋工學院在北平的部分師資和學生。

合併後的北京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於1952年對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的文理科併入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工學院機、電、土、建4系合併到清華大學,化工系合併到天津大學,農學院、醫學院、政法專業等脫離北京大學,或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併入其他相關院校。院系調整後的北京大學遷校址於原燕京大學校址,成為一所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為中國各行業培養了大批人才。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後,在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大學啓動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北京醫科大學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原北京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科學校,創建於1912年10月26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學院,並於1946年7月併入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學院。1985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科大學。


北京大學始終保持「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百餘年來,北大校園中人文淵藪,英才輩出,為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據統計,北大校友中,已有吳文俊、王選、黃昆等三人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奬(全國僅五人),12人成為中國「兩彈一星」的元勛,近500人當選兩院院士,北大的畢業生和教師為我國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醫學、工程技術及國防事業、文化事業的發展做了奠基性和開拓性的貢獻。

北京大學現有普通本專科學生15000餘人、碩士生8119人、博士生3956人,共有5個學部、42個院系、216個研究所(中心)、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8個附屬和教學醫院;100個本科專業、4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199個碩士專業、174個博士專業;81個全國重點學科、3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188名教授(其中博士生導師1135名)、1503名副教授,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9名、中國工程院院士8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9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3人、長江特聘教授58人。北京大學的院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以及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數目,均居全國高等院校之首。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亞洲最大的大學圖書館,藏書629萬餘冊。

校園環境[]

校外環境[]

北臨圓明園,南靠北四環,處在中關村地帶的北部,周邊高校衆多,例如東北邊的清華大學、東邊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邊的中國農業大學,南邊的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等。

校內環境[]

北京大學校園也就是當年的燕京大學校園。基本上可以分為如下幾個區域:東南部的教學區,西南部的宿舍區,中北部的未名湖區。未名湖區的風景十分優美,湖東南角佇立着博雅塔。湖畔周圍、西側一直到西門的區域綠蔭蔥蔥,包括第一體育館在內的建築都保留了傳統中式特色(以南閣、北閣為代表)。

組織機構[]

歷任校長[]

  1. 孫家鼐1898年7月—1900年春)
  2. 許景澄1900年春—1900年8月)
  3. 張百熙1902年1月—1904年1月)
  4. 張亨嘉1904年1月—1906年2月)
  5. 李家駒1906年3月—1907年8月)
  6. 朱益藩1907年8月—1908年1月)
  7. 劉廷琛1908年1月—1911年12月)
  8. 柯劭愍1910年12月—1911年12月)
  9. 勞乃宣1911年12月—1912年2月)
  10. 嚴復 (1912年2月—1912年10月)
  11. 章士釗1912年10月—1912年12月)
  12. 何燮侯1912年12月—1913年11月)
  13. 胡仁源1913年11月—1916年12月)
  14. 蔡元培1916年12月—1927年7月)
  15. 劉哲 (1927年8月—1928年6月)
  16. 李煜嬴1928年6月—1929年1月)
  17. 陳大齊1929年1月—1929年8月)
  18. 蔡元培1929年9月—1930年12月)
  19. 蔣夢麟1930年12月—1945年10月)
  20. 胡適 (1945年10月—1948年12月)
  21. 湯用彤1949年5月—1951年9月)
  22. 馬寅初1951年9月—1960年3月)
  23. 陸平 (1957年10月—1966年5月)
  24. 周培源1978年7月—1981年3月)
  25. 張龍翔1981年6月—1984年3月)
  26. 丁石孫1984年3月—1989年8月)
  27. 吳樹青1989年8月—1996年8月)
  28. 陳佳洱1996年7月—1999年12月)
  29. 許智宏1999年12月—)

研究機構設置[]

學院[]

  1. 數學科學學院
  2. 工學院
  3. 生命科學學院
  4.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5. 政府管理學院
  6. 國際關系學院
  7.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8. 經濟學院
  9. 光華管理學院
  10. 外國語學院
  11. 法學院
  12. 教育學院
  13. 物理學院
  14. 新聞與傳播學院
  15. 首都發展研究院
  16. 元培計劃
  17. 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原軟件學院)
  18.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19. 繼續教育學院
  20. 應用文理學院
  21. 成人教育學院
  22. 環境學院
  23. 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24. 景觀設計學研究院
  25. 考古文博學院
  26. 基礎醫學院
  27. 公共衛生學院
  28. 護理學院
  29. 藥學院
  30. 第一臨床醫學院
  31. 第二臨床醫學院
  32. 第三臨床醫學院
  33. 臨床腫瘤學院
  34. 第六臨床醫學院
  35. 第七臨床醫學院
  36. 馬克思主義學院

系彆[]

  1. 心理學系
  2. 信息管理系
  3. 中國語言文學系
  4. 歷史學系
  5. 哲學系(宗教學系)
  6. 社會學系
  7. 兿術系
  8. 體育教研部

重要中心、研究院、研究所[]

  1.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2. 歐美文學研究中心
  3. 美國研究中心
  4. 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
  5. 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6. 網絡經濟研究中心
  7. 日爾曼研究中心
  8. 立法學研究中心
  9. 財經新聞研究中心
  10. 東南亞學研究中心
  11. 日本研究中心
  12. 韓國學研究中心
  13. 東方學研究院
  14. 國學研究院
  15. 知識産權研究院
  16. 人口研究所
  17. 重離子物理研究所
  18. 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
  19. 微電子學研究所
  20. 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
  21. 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
  22. 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

學生與教師[]

北京大學是一所側重於基礎學科教學與科研的以文、理、醫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擁有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及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均居中國高校第一。學校現有教職工17203人,在校學生36982名。


學生社團[]

北京大學擁有衆多學生社團。規模最大的社團有愛心社,山鷹社與自行車協會等。心理學社,商業金融協會、緑色生命協會、學生國際交流協會,街舞風雷社、學生書畫協會、北大戲劇社、文物愛好者協會,足球協會,乒乓球協會是2004年度的「十佳社團」。

校風[]

北大在蔡元培任校長以前,官氣較重,因為自國子監、科舉制度被取消後,很多人都以北大(京師大學堂)為科舉的替代品,以此為仕途捷徑。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長,對北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北大呈現了完全嶄新的氣息。兼容並包、思想自由,從而成為中國的學術中心,乃至「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民主」、「科學」也成為與北大密切相關的詞匯。這様的歷史經過積澱形成了一種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愛國傳統,北大師生也不斷的為這様的理想而奮鬥並付諸實踐。但自1990年代以來,由於1989年的政治事件影響,北大屢次受到政府政策打壓,理想主義的色彩漸漸有所淡化。

參看[]


外部鏈接[]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