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台大溜冰社簡介
本社的前身是「臺風社」的「滑冰俱樂部」。民國六二年五月,因鑑於溜冰運動有待在臺大全力推展,經由全體幹部多次會商研討的結果,一致認為獨立成為社團是最先決的條件。於是,展開一連串協調和奔走的工作,終於在五月二十八日獲得校方的批准,「臺大溜冰社」正式成立,並定十月二十五為社慶日。
本社以研究溜冰技術,提倡溜冰運動,提高溜冰水準增進身心健康,培養溜冰人才為宗旨。在社長、副社長之下設有活動、公關、資料、編輯、海報、和總務等組。社長蔡福聯同學,溜冰社的成立,他居功厥偉;副社長段光聖,他負責幫助社長解決有關全社的事務。
民國六二年臺灣尚未有直排輪的出現,輪式溜冰雖有但也不比滑冰那麼熱門流行,當時台灣有兩座滑冰場,皆由人工結冰,一是民國五六年成立的「圓山冰宮」,長四十公尺,寬十公尺,採氮水冷凍式結冰,二是「麗都冰宮」,長二十五公尺,寬二十公尺,採鹽水冷凍式結冰,但只在冬天營業,我國的溜冰風氣,在當時正蓬勃發展。臺大溜冰社在六二年成立,主要也是以滑冰為主要運動。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民國七十多年,台大溜冰社仍以冰上滑冰為主,而當時的練習場地變成了「白雪冰宮」、「金萬年冰宮」等...,小時候住台北的人,可能對這些名詞比較有印象,而之前提到的圓山和麗都都不復存在了。
除此之外,社團也定期舉辦組聚、慶生、球類及牌類競賽以增進社員感情,根據一些六十及七十年代的通訊錄,當時冰社人數往往多達兩百餘人。
隨著時代的腳步,台北的冰場一家家地休業,原本以滑冰為主的台大溜冰社面臨無場地可練習的困境,轉而愈來愈多的人只好溜並排的輪式溜冰了,作者在國小時(約民國七九年)即有一雙四輪溜冰鞋,很可惜只在家裡溜過。隨時代變遷,漸漸地直排輪已敲敲攻佔台灣市場,但還不十分普及,且被視為一種很炫的新鮮玩意,作者在國三時(約民國八三年),第一次穿上同學的直排輪,當時覺得只要能穿著直排輪,站著不會溜都很炫。民國八三年,台大溜冰社黃浩倫學長擔任社長期間,將直排輪正式引進台大溜冰社,社內幾乎人人改溜直排輪,直至現在。
台大溜冰社近況
近年來直排運動興起,台大溜冰社也轉型直排輪社團,在時代潮流的順水推舟之下,台大溜冰社也負起了在台大推廣直排運動的風氣,我們將社團的定位在指導台大學生基礎溜冰,並集結同好者一起追風進步,因此每年定期舉辦兩場溜冰競賽,分別是上學期的冬瓜盃(專為新生舉辦),以及下學期的西瓜盃,藉由廠商提供的贊助獎品,更添加了比賽的刺激與熱血,不管是溜冰好或差,參加比賽就是最大的贏家。
除此之外,社團還不定期舉辦大大小小的路溜,近如大安森林公園,遠至淡金公路都找得到台大溜冰社的足跡,除了刺激的路溜,社團還會定期舉辦慶生會以及社遊,連繫彼此的感情,甚至有人說溜冰社就像是福利社呢!至於這福利是什麼,就由你自己去發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