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校門建造於1931年,位於臺北市大安區的國立臺灣大學。該古蹟為台大正門與守衛室所在,現仍為臺大主要校門。
臺大的前身為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帝國大學,成立於1928年,日本當時九所帝國大學之一。1945年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後,取代了國立中央大學成為中華民國政府最為重點建設的大學。它是臺灣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也是社會學運的發祥地。
校門特色[]
1931年所建的台大校門為約3米高的堡壘型建物,外觀造型樸實,結構施工精良。該建物由台灣總督府總督官房之營繕課設計,建材使用台灣本土所產褐色面磚與北投唭哩岸石。另外,因採堡壘形式,呈現厚實堅固之感,色彩與校園校舍相同採咖啡色。
該建物本作校門之外,也具管制學生及校內人員之用。威嚴校門中間部分巧妙嵌入面積約數坪的警衛室,左右皆可管制出入,曾被部分學生認為是威權統治象徵。
校門中間國立臺灣大學字樣是由前教育部長朱家驊先生所提。
民主運動與校門[]
除此之外,校門外之公共空間則因場地寬廣醒目,台灣戒嚴時期亦為推動台灣民主的主要地點之一,現今仍為社會運動圖騰,臺大學生仍常於此處表達對社會議題的不滿,例如著名的四六事件與廢除刑法100條
1990年代,臺大部分圍牆整建拆除之際,該校門曾有存廢之議。不過,該校門已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於1998年5月公告為台北市市定古蹟。
內部連結[]
編輯 | 臺灣大學景點 | ||||
臺大十二景 | 新總圖書館 | 醉月湖 | 椰林大道與舊校區 | 傅鐘 | 臺大校門 | 傅園 | 溪頭大學池 | 舊醫學院大樓 | 生態池 | 舟山路 | 校總區農場 | 共同三松 | ||||
校總區 | 大學廣場 | 臺大校門 | 傅園 | 一號館 | 二號館 | 三號館(農業化學系) | 行政大樓 | 四號館(園藝學系) | 文學院 | 洞洞館 |舊總圖書館 | 校史館 | 共同三松 | 活大 | 生態池 | 臺大黑森林 | 鹿鳴堂 | 鹿鳴廣場 | 計中 | 臺大劇場 | 臺大農場 | 太極池 | 大煙囪 | ||||
自然文史公園 | 鳥類 | 植物 | 植物標本館 | 動物標本館 | 昆蟲標本館 | 魚類標本館 | 地質標本館 | 人類系標本陳列室 | 物理文物廳 | 校史館 | 農業陳列館 | 總圖特藏室 |